15年前,濰柴還是一個瀕臨破產的地方國企。但在經過了重大發展的歷史時期后,濰柴如今已華麗轉身為千億級的大型集團,創造了中國裝備業的一個奇跡。日前,“走進新國企”交流團一行來到山東重工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探秘濰柴十五年謀變圖強的動力所在。
創新研發模式
在濰柴,創新被看做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是技術創新,還包括理念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由此綜合而成自主創新能力。“自主創新是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也是國家大力倡導企業開展的工作。中國企業作為自主創新的主體,能不能肩負起這個使命,關鍵是看能不能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濰柴控股集團董事長譚旭光這樣表達對自主創新的認識。他認為培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比產品研發本身更重要。
濰柴不僅在產品技術上不斷創新,打造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還創造性地提出了“以我為主,鏈合創新”的研發模式,從產業鏈及研發體系上進行創新,取得了可喜成果。
2012年1月8日,濰柴集團牽頭發起成立內燃機可靠性國際技術創新聯盟,以山東省內燃機可靠性重點實驗室為平臺,聯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等19家單位,在內燃機整機可靠性、關鍵零部件可靠性以及內燃機應用匹配可靠性等領域,深入開展技術研究與合作,創造了內燃機這一國家戰略產業產學研利益共同體新模式。
關鍵職位均由引進人才擔任
在持續的技術創新過程中,濰柴走出了一條買設備不如買技術,買技術不如買人才,買人才不如建平臺的創新路徑。近年來,濰柴加快與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目前已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天津大學等知名高校建立了產學合作關系。
此外,濰柴還加大人力資源投入,從國內著名高校和行業知名企業引進本科以上學歷人員3000余人,其中博士35人,碩士1500人。為提升企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的能力,濰柴還加快了海外高端人才的引進步伐。目前濰柴集團首席科學家、戰略總監、法律總監、信息化總監等關鍵職位,均由近年引進的海外高端人才擔任。
在考核干部管理能力方面,濰柴采用了述職考評、創新考評、勝任能力、培訓考試、干部互評、領導評價等六種可以量化的評價指標。據此結果,濰柴中層干部每年按25%提拔、晉升,5-10%則被優化。
2015年沖刺世界500強
譚旭光坦言,作為一個有著65年歷史的老國企,要從原來計劃經濟下的工作思路轉到根據國內外市場情況進行公司戰略決策,需要改善和創新的方面十分龐雜。
“以前公司領導層關注怎樣應對市場變化、如何解決客戶需求、怎樣提升產品質量、如何降低運營成本,現在關注的是將濰柴打造成以整機為導向、擁有動力總成核心技術的國際化企業集團。”譚旭光說,根據濰柴的規劃,2015年銷售收入達2000億元,沖刺世界500強,業務板塊涵蓋動力總成、整車整機、汽車零部件及電子、金融與后市場服務、豪華游艇等幾方面。
譚旭光表示,濰柴將以“責任、溝通、包容”為企業文化內涵,力爭營造出萬馬奔騰的局面。
|